您所在的位置:首頁>新聞資訊
1
我身邊有個朋友,對“一萬小時定律”深信不疑。他認為,任何事情只要堅持做了一萬小時,就很有可能成為這個領域的佼佼者。所謂天才,沒有什么秘訣,就是靠時間積累。
他經(jīng)常跟我說:“你看看任何一個領域的頂級人物,都是在那一行里做了很久很久,才能夠厚積薄發(fā)?!?/span>
他說的這些道理,我都無法反駁。我當然知道時間和積累的重要性。賣油翁為什么能從錢孔里倒油?沒有其他原因,只是熟練罷了。愚公為什么堅信能夠移走大山?因為死而后已,子子孫孫無窮盡也。
但是,我的生活經(jīng)歷也告訴我,一個人的卓越,絕不僅僅是時間可以解釋的。
我認識一位業(yè)余鋼琴愛好者,10歲開始上鋼琴課,可10年過去了,還在以同樣的方式彈奏同樣的曲子。雖然積累了一萬個小時,卻還是10年前的樣子。
一位心理學家在解釋這一現(xiàn)象時認為:如果你花足夠長的時間來做某件事情,一定會更擅長——這里面可能有一種誤解。事實上,如果以完全相同的方式,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做某件事情,而沒有自己的思考,不想辦法去改進和提升,那么不但不會進步,反而會緩慢下滑。
人是時間的函數(shù),但時間只是通往卓越的自變量之一。并不是時間的簡單堆砌與疊加,就一定可以通往卓越之路。對于卓越而言,時間是必要條件,而絕非充分條件。
2
我認識的一位朋友阿杰,他的原始學歷并不高,大學就讀于一所三本學校。但幾年不見,他居然讀到了一所重點大學的博士。畢業(yè)后,又順利地去高校做了老師。
我很詫異他是怎么做到的。他告訴我:“雖然我的專業(yè)很冷門,但我也想在這個小小的領域里做到極致?!?/span>
他很少熬夜玩手機、刷劇,以減少外部因素對自己的干擾。大部分時候,他都在讀專業(yè)書籍。他專注于對自己而言重要的事情,邊讀邊思考邊實踐,盡量不被其他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分散注意力。
對于每個人來說,時間、精力、資源都是非常有限的。如果不分清輕重緩急,每件事情都想做,最終難免會陷入“身體被掏空”的尷尬境地。
比如一萬個小時攤到五件事情上,平均在每件事上的鉆研和訓練就只有兩千小時,在專業(yè)度上就要大打折扣了。而人生80%的成就,往往由20%的關鍵時刻決定。
真正厲害的人,知道如何從平凡通往卓越之路。或許就是,找到自己最感興趣和最擅長的事情,專注投入,全力以赴。
3
我曾經(jīng)做過五年多的文字工作。剛開始接觸公文時,由于比較生疏,所以每次寫都會覺得比上次有很大進步。
但是這種進步,并沒有一直維持下去。大概寫了兩三年,遣詞造句都熟悉了,也就到達了一個“瓶頸期”。這就好比,從90分提高到95分的困難,要遠遠大于從60分提高到80分。
并非工作時間越長,技能就會越進步越專業(yè)。一旦人的表現(xiàn)達到“自動化”的水平,如果就此不再專注、不再注意自我提升,那么即使再多干數(shù)年,也不會有明顯進步。原因在于,在舒適區(qū)待得太久了。
心理學家告訴我們,一個人遇到的挑戰(zhàn)越大,大腦的變化就越大,學習也就越高效。但是過分逼迫自己,可能導致倦怠。因此,處在舒適區(qū)之外卻又離得不太遠的挑戰(zhàn),能使大腦的改變最為迅速。
于是,我開始嘗試著走出舒適區(qū),對照著報紙雜志上的優(yōu)秀范文,思考自己寫作中還存在哪些不足,然后有意識地去改進。漸漸地,我又找到了進步的感覺。
舒適區(qū)就像一個“溫柔鄉(xiāng)”,在里面待的時間太久,也就失去了進步的土壤。如何從平凡通往卓越?我的經(jīng)驗是,勇敢走出自己的舒適區(qū),去迎接和挑戰(zhàn)未知的事物,不斷適應新環(huán)境、新變化。
人生的進化是一個長期而艱難的過程。從平凡到卓越,不僅僅是一萬個小時的簡單堆砌,更需要大量堅苦卓絕的刻意練習。我們唯有保持專注,把精力集中到最重要的事情上,勇于走出舒適區(qū),去迎接一個又一個新的挑戰(zhàn),才能在通往卓越的路上走得更遠。